<var id="2zxhu"><mark id="2zxhu"></mark></var>

    <b id="2zxhu"><kbd id="2zxhu"></kbd></b>
    <xmp id="2zxhu"></xmp>
    <xmp id="2zxhu"></xmp>
  • 南歌子·杭州端午

    時間:2018-02-06 11:52:16來源:<蘇軾推薦訪問:關于端午節的古詩
    蘇軾   南歌子·杭州端午

    山與歌眉斂,波同醉眼流。游人都上十三樓,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?!≥糟眠B昌歜,瓊彝倒玉舟。誰家《水調》唱《歌頭》,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。

    【賞析】

       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游賞之樂,但并非寫全杭州或全西湖,而是寫宋時杭州名勝十三樓,這十三樓是臨近西湖的一個風景點。有這樣的記載:“十三間樓去錢塘門二里許。蘇軾治杭日,多治事于此。”此詞以寫十三樓為中心,但并沒有將這一名勝的風物作細致的刻畫,而是用寫意的筆法,著意描繪聽歌、飲酒等雅興豪舉,烘托出一種與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,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;同時,對比手法的運用也為此詞增色不少,十三樓的美色就是通過與竹西亭的對比而突現出來的,省了很多筆墨,卻增添了強烈的藝術效果。此外,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。作者利用歌眉與遠山、目光與水波的相似,賦予遠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,創造出“山與歌眉斂,波同醉眼流”的迷人的藝術佳境。晚云為歌聲而留步,自然也是一種移情,耐人品味。

      “山與歌眉斂,波同醉眼流”,是說作者及其同伴面對湖光山色,盡情聽歌,開懷痛飲。歌女眉頭黛色濃聚,就象遠處蒼翠的山巒;醉后眼波流動,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。接著補敘一筆:“游人都上十三樓。”意即凡是來游西湖的人,沒有不上十三樓的,此一動人場面就出現十三樓上。為了寫出十三樓的觀覽之勝,作者將古揚州的竹西亭拿來比襯:“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。”這里說只要一上十三樓,就不會再羨慕古代揚州的竹西亭了,意即十三樓并不比竹西亭遜色。

      據《輿地紀勝》記載:“揚州竹西亭北門外五里”,得名于杜牧《題揚州禪智寺》的“誰知竹西路,歌吹是揚州”。竹西亭為唐時名勝,向為游人羨慕。

      過片以后極寫自己和同伴于此間的游賞之樂。“菰黍連昌歜”,寫他們宴會上用的糕點,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。(一本題作“杭州端午”,則此指粽子。)“瓊彝倒玉舟”,“彝”為貯酒器,“玉舟”即酒杯,句意為漂亮的酒壺,不斷地往杯中倒酒。綜上二句,意表明他們游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口腹之欲,作烹龍炮鳳的盛宴,而是貪戀湖山之美,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。最后以寫清歌曼唱滿湖山作結:“誰家水調唱歌頭。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。”水調,相傳為隋煬帝于汴渠開掘成功后所自制,唐時為大曲,凡大曲有歌頭,水調歌頭即裁截其歌頭,另倚新聲。此二句是化用杜牧《揚州》“誰家唱水調,明月滿揚州”詩意,但更富聲情。意思是不知誰家唱起了水調一曲,歌喉宛轉,音調悠揚,情滿湖山,最后飄繞著近處的碧山而去,而傍晚的云彩卻不肯流動,仿佛是被歌聲所吸引而留步。

    南歌子·杭州端午相關的關于端午節的古詩:

      無相關信息
    爱搞视频,苍井空与黑人90分钟全集,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,中国农村真实bbwbbwbbw
    <var id="2zxhu"><mark id="2zxhu"></mark></var>

    <b id="2zxhu"><kbd id="2zxhu"></kbd></b>
    <xmp id="2zxhu"></xmp>
    <xmp id="2zxhu"></xmp>